阅读深1℃

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柳林风声 绘本 阅读深1℃

阅读深1℃

2023-08-11 17:19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0 分享至

用微信扫码二维码

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

在众多话题中,死亡可以说是和孩子最难谈论的一项。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终有一天会遇到宠物或者亲人的离别。我们对于年幼的孩子,可能还会和他们解释,有些人“到天上去做天使了”,或者是“到遥远的地方旅行去了”;而面对年龄稍大的孩子,或许有时候连完整沟通都没办法进行。

我们对死亡的忌讳,可能是因为这件事会带来不可承受的痛苦。但痛苦并不是死亡的本质,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,死亡都带有多重的意义,死亡之中可能也带有“温暖”,甚至是“美好”,而且是可以长久留存下来的。

今天阅深1℃栏目解读的绘本——《獾的礼物》,被誉为生命教育最好的绘本,它用委婉柔美的方式直面“死亡”的话题,正是传递了“死亡不是终点,可能是一种美好延续”的生命意义。

本期绘本

《獾的礼物》

[英]苏珊·华莱/文·图

杨玲玲彭懿/译

信谊图画书 出品

适读年龄:3岁以上

先来看看这本书的获奖记录:

1985年英国鹅妈妈奖

法国基金会奖

法国Prix de Treize奖

德国威廉·豪夫奖

日本全国学校图书馆协会选定图书

入选日本儿童书研究会/图画书研究部编《图画书·为孩子选择的500册》

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?

獾觉得自己老了,他的身体已经不听使唤了,他告诉朋友他会去下面的长隧道,当这一天到来时,希望他们不要太悲伤。獾离开了他们,他走的很安详很快乐,然而大家得知了他的离去都非常伤心。

动物们常常互相串门,常常说起獾还活着的那些日子。每个人都有被獾帮助的美好回忆。獾给每个朋友都留下了离别礼物,他们可以永远珍藏下去。

让我们来深入讨论作品

01

绘本背后的故事

这是一本在日本非常有名的书,在柳田邦男与松居直等人合著的《绘本之力》以及他的《在荒漠中遇见一本图画书》里,都有大段内容提及。

画这本书时,作者苏珊·华莱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二十岁出头的女学生。据她自己回忆说,那一年恰好临近毕业,毕业作品画点什么好呢?因为她一年级及三年级的班主任是大名鼎鼎的图画书画家托尼·罗斯,所以她毫不迟疑就选择了图画书。

托尼·罗斯,英国极负盛名的绘本作家和插画家,被誉为“欧洲殿堂级绘本大师”。他创造的天真活泼的小公主(Little Princess)和淘气包亨利(Horrid Henry),深受孩子们喜爱。

托尼·罗斯可能是太喜欢这个有才华的红头发女孩了,有一天甚至找到她:“你看,这样一个故事如何?”接着,就给她讲了一个獾的故事。许多年过去了,她还以一种感激涕零的心情说:“如果没有当年汤尼·罗斯的启发,我就不会有今天。”

恐怕连她本人也没有想到,这样一本习作竟然出版了,更让她意外的是,还获得了为鼓励图画书新人而设立的鹅妈妈奖!不过,因为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“苏珊·华莱/文·图”,可能世界上没有几个人知道汤尼·罗斯当了一回无名英雄,无私奉献了这个故事的原型。

其实,苏珊·华莱的这本一鸣惊人的处女作的背后,不但闪动着托尼·罗斯的影子,还有一个人的影子也隐约可见,就是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最伟大的黑白插图画家、我们所熟悉的《小熊维尼·阿噗》、《柳林风声》的插图作者E.H.谢泼德。

有人说乍一看,苏珊·华莱笔下的那些人物与《柳林风声》中的獾、鼹鼠和癞蛤蟆实在是太像了,只不过是涂上了颜色而已。不知道说这时的苏珊·华莱的画还带有强烈的模仿痕迹过不过分,但她并没有否定这一点,她说她学生时代最喜欢的画家就是E.H.谢泼德。当然,她说她从未想过模仿他,只是想自己如果能画出那样的画就好了,当时她只不过是把素描当做了实际作画之前的草图。但有一天,托尼·罗斯看到了她的画,竟赞不绝口:“就这样画下去!”托尼·罗斯的这样一个建议就确定了她的画风。

苏珊·华莱说她在画《獾的礼物》之前,脑子里最先闪过的画面,就是一只年迈的獾坐在树桩上面的那个画面。这个画面确实经典,意味隽永,不论你是头一次读这本书还是读了多少遍,最后挥之不去的就是这个画面。

02

细腻的画面设计

整本绘本的画面布局设计得非常有意思,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一幅留白图配文字+一幅图铺满,全书就按照这样的节奏,反复循环,鲜明的两拍节奏设计,增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,留给读者无限的思考空间。

而作者这份细腻的情感体现并不止这一处。

比如有人可能觉得故事的画面看起来有些凌乱,这是因为作者苏珊·华莱在绘画时使用了很多细小的线条,这些线条有的组成了广阔无垠的田野,有的是绿油油的草丛,有的是墙壁四周的点缀。

苏珊·华莱这样处理画面,让画面有着一种年代感,给人一种在看老照片的感觉,这种充满回忆感的画面,正好契合了獾送给大家的美好回忆。画面与内容完美的配合,让故事更加耐人寻味也更深入人心。

再比如全书的第一个画面,简洁的钢笔线条,加上那么几抹淡淡的水彩,就把那只佝偻着身子坐在晚秋的乡村,生命也同样走到了尽头的主人公推到了我们的面前。作者说后面所有的画面都是诞生于这一页。正像她所说的那样,这一页为整个故事定下了一个调子——悲伤而温暖。

死亡本来是一个沉重而又让人压抑的灰色主题,但作者却用她那女性特有的柔情,故意在水彩里加上大量的水,冲淡了那种阴暗。或许,这就是她从不用调色盘而总是喜欢用盘子调色的缘故吧。

苏珊·华莱从秋天画到冬天,又从冬天画到春天,把一个永恒的关于死亡、爱和重新振作的故事寓意深长地契合到了四季的变化之中。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,是獾死后下雪的那片蓝天。

可以说那是整本书里最耀眼、最让人心颤的一抹亮色了,蓝得如同魔沼。正是这片蓝色,成为故事的一个转折点,把我们引入到了动物们弥足珍贵的回忆之中……她迷人的插图将伤心的文字衬托得十分完美。

03

意蕴丰富的故事主题

《獾的礼物》无论在故事情节的构思、画面的设计,还是语言的运用上,每一个细节之处,都给读者莫大的启思。

爱的美好延续

獾,乐于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,也用心去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。他手把手的教青蛙学滑冰,手把手的教鼹鼠剪纸,亲自教兔子太太如何制作兔子饼干,还用简单的语言把系领带的方法教给狐狸。

獾用爱去帮助每一个朋友,这份帮助、这份爱、这份感动,都深深地烙印在了每一个朋友心中。

虽然獾离开了大家,但爱却永恒不变,他的爱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,同时他的爱也感染着每一个朋友,他们会把獾的爱传递下去,去帮助更多的朋友,这样整个世界都将充满温暖的爱。

学习处理哀伤

死亡虽然没什么可怕,但也一定有放不下的事情,平复哀伤需要时间。在绘本中,獾的朋友们虽然都能面对与接受他死亡的事实,但是仍然需要时间与方法来缓解失去好友的伤痛。

在处理哀伤,忆念逝者的过程中,生者也在经历生命的转化与成长,《獾的礼物》不仅直面生死,也是哀伤辅导的最佳读本。

从死亡中学习活着

《獾的礼物》在开篇便提出了老与死这样看似沉重的课题,而主人公獾却极为寻常与平静地面对。人老了,身体的各个器官越来越不听使唤,这是自然现象。獾明白这个道理,因此伴随身体的老化,牠不会产生心理上的烦恼,而是平静洒脱的接受现实。看到年轻的朋友们欢快的跑跳玩耍,獾也不会因此伤感,反而为朋友们感到高兴。

令人感叹的是,“死亡”一个很难对孩子讲出和解释的词语,作者却用一句话诠释了死亡。他觉得自由了,好像已经脱离了他的身体。狐狸报告了一个悲伤的消息,獾死了,他把獾的信读给大家听。信写得很简单:“我去下面的长隧道了,再见。獾。”

有趣的是,隧道不止一个入口,其中一个被链条封锁,还有红色箭头指向正确的入口。死亡的过程,就如同穿越这长长的隧道,从一端走向另一端。对于一个对死亡充满了恐惧与未知的孩子来说,这真是一种再形象不过的解释了。

我们总是忌讳给孩子说“死”,仿佛认为说“死”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。但其实“死亡”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东西,就像走向一条长长的隧道,或者仅仅是自己离开了自己的身体。反而让人在读后心中涌现出一股暖流,更加想去珍惜生命,热爱生命,寻找生命的价值。

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课题,《獾的礼物》告诉我们,老与死是自然的规律,来临时无需恐惧。若我们所爱的人有一天离开了,哀伤总是难免,请给予自己时间,相信悲伤总会过去。

细细阅读绘本,其中还有很多耐人寻味的讯息,可引发大小读者做进一步的思考: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何在?当有一天我们离开时,会为身边的人,为这个世界留下什么礼物?

绘本名家视角 重读童年经典

阅读深1℃

我们下期再见

参考资料

1.《图画书:阅读与经典》,原作者:彭懿

2.https://mindduo.benq.com/badger_gift_book/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

/阅读下一篇/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


【本文地址】


今日新闻


推荐新闻


CopyRight 2018-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-3